历史渊源
巴尔鲁克山区夏季景色秀美,不同的海拔高度区域,植被种类繁多,可利用的牧草资源丰富。但是,这里冬季的自然条件却十分恶劣,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和寒流,常常将整群整群的牛羊冻死。如何培育一种能够适应巴尔鲁克山冬季严寒,并且生长快的绵羊,一直是游牧在这一带牧民的理想。
巴什拜·乔拉克·巴平(1889年—1953年),哈萨克族,出生于巴尔鲁克山一个叫察汗托海的牧场。巴什拜在放牧的过程中发现,巴尔鲁克山野生盘羊抵御暴风雪的能力非常强。这些野生的家伙,即使在零下40多℃的低温环境,也仍然可以在雪地上自由自在地觅食。于是,他尝试着将当地的土种羊与野生盘羊杂交。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,巴什拜终于培育出了骨骼强健、抵抗力强、生长快、成活率高的巴什拜羊。
还有一个传说更有意思,据说有一年秋天,巴什拜家的羊群里,混进来两只健壮的雄盘羊,巴什拜发现之后,没有惊动它们。两天以后,雄盘羊离开了。第二年,巴什拜的羊群里的母绵羊产的几乎都是双羔,这些羊羔子的体形明显大于往年的羊羔子,刚出生的小羊羔几分钟后就能站立行走。羊羔长得也特别快,到了深秋季节,大一些的羊羔体重竟然超过了20千克。
更不可思议的是,冬天大雪封山,其它羊只能躲进羊圈靠舍饲,而巴什拜羊则继承了盘羊的特性,可以用前蹄刨开冰雪吃草。就这样,没有几年时间,巴什拜的羊群迅速发展到连巴什拜本人也不知道确切数字。最终,他靠着这种杂交羊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牧主。
巴什拜富裕起来以后,把他培育出的优良品种羊在草原上广泛推广,此举为巴什拜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。到了1950年,这种毛色呈红棕色、鼻梁弓起、尾巴分瓣、四蹄雪白,肉质鲜美,被广大哈萨克族牧民称为巴什拜羊的绵羊,在新疆北部的草原上已经成为主要的牲畜之一。